等到第二天,徐川总算是等到了威腾的回复。
“很漂亮的证明方法与论文,证明过程中的数学问题相当精髓。”
“如果你还没有想好将这篇论文投给哪个期刊的话,那我向你推荐《物理评论》,它的D辑很适合这篇论文,而且是半月期刊,审核速度较快,如果你想尽快看到你的这篇论文登陆期刊的话。”
“另外,我替你申请了一下LHC的质子加速器,以用于解决这个问题,时间在这个月的二十五号,记得准备一下签证护照之类的东西。”
回复的邮件很简单,总共就三句话,但让徐川整个人瞬间就兴奋了起来。
老教授的三句话一句夸赞了这篇论文,一句则向他推荐了投稿的对象,第三句则是告知他申请质子加速器使用的情况。
其中最让他重视的自然是最后一句了,质子加速器的申请使用。
这个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至于这位老教授推荐他投稿论文的对象,和他的选择是一样的。
《物理评论》是米国的一个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893年。
该杂志刊登物理学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科学评论等文章,由米国物理学会出版发行,分为ABCDE等分刊。
A区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学、B区是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C区是核物理、D区是粒子、场、引力、宇宙学物理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统计物理学、非线性物理学各方面的物理。
可以说《物理评论》涵盖了物理学所有的分支学科,不分冷门热门。
但它对于论文的要求并不算很高,只要文章创意足够且论证清晰,都能送审甚至发表。
这对于学术研究是好事,但也造成了它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较低,且存在部分论文灌水的现象。
不过它整体的文章质量还是要高于其他学术杂志的。
因为在《物理评论》的发表要求文章,要有文章有足够的创意或者解决了某些较为重要的物理问题。
物理上许多重大发现也都发表在《物理评论》上,如量子霍尔效应,引力波等等。大风小说
当然,最近两年,《物理评论》也开始了限制文章发表的数量,以寻求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影响因子。
不过整体而言,这是相当适合质子半径之谜这个问题的。
........
刚将论文投递给《物理评论》后,剩下的便是等待。
尽管《物理评论》的审核编辑众多,但要完成一份可以说的上是意义‘重大’的论文的审核,还是需要不少的时间的。
这并不是某一个期刊的问题,而是所有顶级期刊在面对顶级论文时共同的反应。
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确保投稿给自己的论文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登陆期刊。
….就像徐川投给《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年度评论》的‘Xu-Weyl-Berry定理精准计算遥远天体的参数信息方法论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了,都还没有正式登刊。
可见一篇顶级的SCI论文要登陆期刊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
而此前那种弱Weyl-Berry猜想的证明论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登陆期刊的机遇,简直是不可复刻的。
对于这个,徐川也没什么办法,这是学术界的规矩,也是必要为了确保科学正确的必要流程。
哪怕是爱因斯坦穿越过来了写论文,相信也是需要审核的。
所以将论文投递出去后,徐川就回归了正常的普林斯顿大学生活。
一方面跟随德利涅教授学习数论和微分方程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听其他教授的讲课。
至于他休闲娱乐的时间,远比其他的普林斯顿学生要少,或者说近乎没有。
此前收到过的那些各种俱乐部的名片与邀请,他几乎都没有去过。
重生后的第二次普林斯顿学习,比重生前第一次还要来着更加刺股悬梁。
谁让他这次在‘名义’上是双修呢。
相对比国内的大学来说,普林斯顿的博士学位设置的课堂要多不少。
尽管博士不是学出来的,你不可能只靠“学习”已有的知识拿到博士学位,但不学习是肯定不行的。
特别是数学物理这两门课程,与其他学科不一样。
你要想在数学物理这两个领域内有相当成就,你得从前人走过的路一步步亲自过来。
从最简单的集合或者范畴开始,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你需要在这些之间用‘定义定理’证明可以串成很长的一串逻辑链条,而且需要很多概念的加入成为一个概念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