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本地的流民被吸纳去修建水库和选矿之后,外地更多的流民奔着遵化而来。
这两年天气越发寒冷和干旱。官府的税收愈来愈繁重。
平均气温每下降一摄氏度,农作物就要减产百分之十五左右。这两年平均气温下降了四度,情况非常可怕,很多地方农业生产下降了一半还多。
再加上士绅们荒年更加的疯狂兼并土地,这两年大量的农民因为债务而失去土地,被迫沦为流民。
以前流民只能去拉纤,在冰冷的河水里光着身子拖着沉重的漕船,直到因为饥寒交迫而死去。
但现在又多了一个选择,就是来遵化寻找生路。遵化从夏季开始一直在招工,不停的招工。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只是知道去了就有事情做,一家老小都可以活下来。
进入冬天以来,到处都在粮食涨价,偏偏遵化居然粮食出现了小幅的降价。一种叫玉米的新粮食以一文钱三斤的价格开始出售,每家可以凭借户贴一天一次购买二十斤。
有玉米碴子和玉米面两种种类可供选择。
可以煮粥、可以蒸馒头、发糕。还可以做出口感香甜的玉米面贴饼子。都非常的美味。
很多酒楼甚至从卖粮食的兴禾粮店那里领到了玉米的食谱。尤其是炖河鱼贴饼子,那真是一道美味啊。
大街上也出现了烤玉米的摊位,卖爆米花的摊位,卖玉米面馍馍的摊位。这些都是兴禾铁厂、矿场的工人的家属。她们推着小车,把这些吃食便宜的卖给码头工人,以及路上的行人,赚钱来补贴家用。
兴禾系的工人家庭收入获得很大的提高,他们工钱相对较高,家属都有赚钱的事儿做, 子女都去幼儿园和兴禾书院免费读书。
这些人成了大明朝第一批全日制的产业工人。他们的收入也保障了他们具有购买力,这又导致了遵化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遵化潜移默化的变化,逐步扩散到周边。
周边各个府县的百姓以及流民最近听到消息,遵化需要的矿工数量突然大幅度的增加了,大批周围各个府县的流民和城市贫民大量的涌到了遵化来。甚至连大名府的流民都有上千人聚集成团赶了过来。
大名府就是后世的邯郸市,离着遵化可是够远的。更不用说遵化周围的流民了。
甚至天津都开始出现了纤夫不足的情况。河道总督和天津总督衙门都开始担忧明年开春后纤夫数量不足的问题。
每年官府和士绅们都要出粮在冬季赈济灾民,主要是防止饿死冻死的太多,影响明年纤夫的人数,进而影响大运河的运输。
但也不能让他们都吃饱,毕竟饿死一些有利于保持低廉的拉纤价格。
所以他们精准的计算着每年新加入的纤夫行业的流民数量,每年纤夫的损失数量,以及他们赈济灾民的规模。
既要保持足够的劳动力保障运河的运输畅通,同时又要用每年饿死一部分人来对整个纤夫群体保持足够的压力。
可今年的情况变了,如果他们不拿出更多的粮食来赈济灾民,明年可能就没有足够纤夫逆流把漕运的粮食拉到通州区。
这千里大运河的最后那一段就会成为摆设,导致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堆积在天津。
可是拿出足够的粮食,很多人舍不得啊。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