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可就说错了。”伊格纳茨收拾了手术刀和鸦喙钳,笑着纠正道,“做完唇裂手术后是不能笑的,微笑都不行【6】,不然伤口会撕裂。疼痛出血倒在其次,撕开如此完美的对位吻合就有点可惜了。”
听了这些忠告,周围不少人纷纷鼓掌致敬。
然而赞美之外却出现了些不太和谐的声音:“伊格纳茨医生,我有一件事不太明白。”
开口提问的是日报记者瓦雷拉,专门负责外科手术的报道。伊格纳茨和他打过许多年交道,所做的报道一直以夸赞表扬为主,所以并没有做太多的心理准备:“什么事儿?”
“我记得你第一次做唇裂修复还是在8年前,当时用的就是直线缝合。”
“你记性倒是不错。”伊格纳茨早只能依稀回想起一些片段,至于时间早就忘了,“那时候我还年轻,手法不算纯熟。”
“额,这倒是其次。”瓦雷拉的重点并不在手术上,“当时我还是个刚入门的实习小记者,手术结束后,我没事可做就去做了些跟踪报道。”
“额,然后呢?”
“恐怕伊格纳茨医生并没有看过他们伤口完全修复后的样子。”瓦雷拉翻开了手里的笔记,说道,“虽然对位吻合做得还不错,可那只能是静态情况下的,一旦说话或者微笑,上嘴唇就会完全歪掉了。”
伊格纳茨叹了口气:“这是没办法的事,现如今的手术很难做到完美。”
“这我知道。”瓦雷拉总算说出了自己此问的真正目的,“但直线缝合从被提出至今应该已经有20年了吧,伊格纳茨医生有没有考虑过要创新?”
“......”
“如果现在有新的手术方法能进一步改变这位夫人容貌的话,或许明天头条又得留给您了。”瓦雷拉看着正静静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说道,“但这些年您确实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创新方法,我觉得在这点上还有欠缺。”
这算是说到了伊格纳茨的痛处。
他的手法绝不比任何人差,那些被誉为欧洲顶尖的英法德三国的外科医生,在面对各式手术时也未必有他那么熟练。但伊格纳茨的名气之所以走不出奥地利,就是因为没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手术术式。
这是他最不愿提起的硬伤,也是平时想要竭力避开的黑点。
可现在这块烂疮疤,被人当众撕开,脓液满溢,鲜血淋漓。
场内死一样的寂静,他们都没想到这位夸了伊格纳茨那么多年的记者,就因为拉斯洛那场气切的偶然意外,瞬间调转了笔锋。说到底,这些媒体人也只是尝到了别人摔倒后的甜头罢了。
“这位是......瓦雷拉先生?”卡维忽然开了口。
“对。”
“我觉得您对老师的认识有失偏颇。”
“哦?”
“都说只有被上帝亲吻过的孩子,才会有唇裂。”卡维说道,“上帝留下的痕迹,哪有那么容易擦掉的。”
瓦雷拉笑了:“没想到卡维先生如此虔诚。”
卡维没功夫和他绕弯子:“虽然伊格纳茨老师在您眼里不够创新,不够耀眼,是个守旧的传统医生。但你却忽略了作为医生最重要的一点,医生之所以称之为医生,救人性命才是首位。”
“这点我承认,但和创新手术并不冲突。”
卡维看上去有些生气,边收拾器械边说道:“记者先生,你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刚才质疑的是一位矜矜业业十来年,一直为广大Vienna人民全心全意做手术的外科医生。
他的手术死亡率和手术速度在全欧洲都能排在前列,为了病人不断精进技术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
“这......”
这次换成瓦雷拉没了声音。
如此慷慨激昂的陈述,又再次迎来了一大波掌声。
瓦雷拉的脸皮也是够厚,像块牛皮糖一样粘在了那里,根本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对卡维的发言做了些记录后,又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听说伊格纳茨医生有再次尝试剖宫产手术的打算?”
“对,确实有个产妇需要做剖宫产。”
“有没有避开手术的机会呢?”瓦雷拉的目的越来越明显,就是想让伊格纳茨出丑,“因为全Vienna都知道剖宫产极其危险,如果执意手术似乎会轻易夺走产妇的性命,与卡维先生刚才维护您时所用的理由相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