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刀吟 第四百四十六章 谋士以身入局(三)(1/3)

唐世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若将视角定格在这一刻,唐世平确实是个十恶不赦的恶人。

抛弃正统、勾结遗族,滥杀无辜、谋权篡位……

所犯罪行不胜枚举。

但若是将视角放远,看到唐世平整个生平,或许又会有不一样的评判。

唐皇朝绝对算得上是九州大陆上存在最久,权力最稳固的政治集团了。

但即便如此,它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其中耀宗帝继位的前几年算得上是近代最风雨飘摇的时期了。

天灾不断、**四起,百姓流离失所、诸侯四方割据……

可以说,耀宗帝能在这种情况下延续了唐皇朝的传承,足以配得上那句: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但这句话说来荡气回肠,其中的艰辛付出耀宗帝知道,作为皇室太子的唐世平亦清楚。

不夸张地说耀宗早年间的皇室是唐皇朝历史上最穷的皇室。

天灾导致百姓无力上缴赋税,诸侯割据的局面又削弱了中央集权,致使赋税难入国库。

更何况朝廷平定叛乱早已将国库掏空。

就曾有野史记载,当年耀宗帝的龙袍是打了补丁的,而这个补丁就是唐世平的母后亲手缝的。

可见当时的皇室已然穷到什么程度。

而唐世平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长大的。

更辛苦的是,身为长子的他还承担了随父出征的重任。

虽然这段经历被后人美化成“天子守国门”。

但对于还未成年的唐世平来说,用“颠沛流离”来形容那段经历再合适不过。

在征战的路上,唐世平看到了太多百姓流离失所,也见过了士兵以百姓为食的人间炼狱。

他也看过武者为了守护百姓而自我牺牲的,但同样也有武者为了赢得胜利吸食己方士兵精血的。

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他还不算强大的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那时他便明白,战争是残酷的,百姓是受苦的。

但同时他的父皇也告诉他,若不发动战争,受苦的还是百姓。

这种撕裂的感受始终在折磨着他。

正如他一方面仰视父皇一往无前,绝不退缩的顽强形象,另一方面他又看到战无不胜的父皇为了夺回稳固政权,不得不以各种代价请国师出山,这亦是妥协。

正是在这种互相矛盾的撕裂感中唐世平长大了。

到这里,或许人们会认为唐世平将会成为精神分裂的变态。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青年时的他勤奋好学同时又善于思考,为人谦逊同时又兼具城府。

总之,历史上所有明君、贤君年轻时的模样他都有,甚至有过之。

但其实唐世平内心的撕裂并未抚平,反而越发强烈。

直到那场秋狩局。

他见识了国士无双的国师在面对灾难时的果决,也见识了来自平凡的无畏和发自尘埃的呐喊。

尽管这两种力量在当时对立,但在唐世平看来却并非如此。

出身微末的武大奎和云学知明知必死结局,亦敢做出螳臂当车之举。

地位尊崇的国师,宁可背千世之骂名,也要做出冷酷无情的决定。

所有这些撕裂的表象背后都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延续人族火种!

这一刻,前半生经历带来的撕裂,助力唐世平完成了思想的升华。

之后唐世平做出的种种“罪行”也都有了立足之地。

他要为人族的延续找出一条出路。

哪怕被恶念侵蚀的平民将会变成行尸走肉,哪怕武者正统将会被遗族取代。

这一切都不及他心中的这条“大道”。

……

顶峰外的选手们沉默了。

唐世平毫无疑问是疯狂的,但面对这样的绝境,谁能保证不疯癫?

所以,征讨唐世平的声音消失了,大家在等待长孙出手。

即使是反应迟钝的唐语嫣也感受到了这种氛围。

于是,她有些担忧长孙。

她看出了长孙的犹豫。

吕潇然眯着眼轻声说道:“两人看似没有短兵相接,实则是大道之争,凶险程度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