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武侠,武侠(3/3)

可是这个时代不同了,如今国家繁荣昌盛,而国人的自信心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这个时候,这样的电影,里面的故事,和那样的精神,绝对是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

而且李易非常喜欢里面的一些台词。

“从来忧国之士,俱为千古伤心之人。”

“黑旗军,力万钧,杀外贼,保家国,挥不掉英雄泪,忘不了家国恨,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

等等,等等,可以说,李易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部电影。

他开始写这个戏的剧本。

这一次他写的很慢,因为你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里面的台词,真的非常非常的有味道。

很多都能够让他回味无穷。

历史,亦真亦假。是谁,在浩浩的时间长廊里,谱写一曲曲荡气回肠的雄浑篇章。

有些经典,尘封已久,不经意间想起,热血依然,一行一字,皆是中国好男儿舍生忘死闯出的崎岖路。

写完之后,李易却已然泪流满面。

有些东西,是真的能够打动人心的。

然后他把剧本分别发给了元八爷,程虎等人。

之后就顺理成章了。

一部好的作品,一个好的故事,大家都是能够从中感受到的。

哪怕暂时他们不敢说这部电影拍出来就一定能够让观众接受喜欢,但是至少这个时候,他们对这个故事,真的是太爱了!

《一刀倾城》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武侠电影。

要说故事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

片子以清末戊戌变法为背景,讲述了名将刘永福麾下黑旗军的大刀队长王五,率领大刀队刺杀小日子军司令,部众全体壮烈牺牲,王五愧对部下,弃刀跳崖,但幸免于难,其后巧遇谭嗣同和袁世凯,一齐上京,欲成就一番大业。王五赴京得康有为、谭嗣同相助创立“强武学会”,以替民间培养一群有志的男儿,希望能重振国运。谭嗣同写“仁学”,立志维新变法,但紧要关头被袁世凯告密,于菜市场被斩首,王五为替其报仇与袁拼命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

《一刀倾城》其实爽点真的不多,甚至于整部电影的基调就是悲壮的。

你没有办法不悲壮。

因为这样的电影会让人忍不住悲戚地问为什么有识之士总是壮志难酬?

“成败不过一线,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们”?特别是在近代,这个内忧外患,风云际会的年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新旧矛盾尖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这本就是个悲壮的年代啊!

“挥不掉英雄泪,忘不了家国恨。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故国非国,有家无家,天下之大,何处有我容身之所”。在这个救亡的年代,“自古忧国忧民之士,皆是千古伤心之人”,“我们做大事的,不是大成,就是大败。”

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决定冲决罗网,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急迫心情去维新变法,“战场如官场,行事要当机立断,片刻耽误不得,要变的时候就要去变,容不下半分人情或一点犹豫,否则时机一过,先机一失那就不可挽回了!

可惜的是,志士仁人,空有一番热情与豪气,手中却毫无实权,也毫无从政经验。在面对掌握实权与圆滑的顽固派面前,不堪一击,最后只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引身就义,慷慨赴死。仰天长叹:“天下虽大,竟无我容身之所”,“逃得出牢狱,逃不出天下”。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这一幕,唯有临影嗟叹,唏嘘不已。

但是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不再单纯地追求一个爽,因为在那样的大历史背景下,本就是一个悲壮的时代,又何来爽快可言?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