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313章 ,以前有多看不起,现在就有多令人侧目(求订阅!)(2/3)

听完几篇关于“风声”在国内外大卖、“潜伏”在业界的赞誉、“潜伏”冲击茅盾文学奖、以及作家三月的千万财富密码后,廖芸陷入了冗长的沉默。

真的是陷入了沉默。

她平时也是个果干伶俐的性子,但此刻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好像说什么话都无法描述此时的复杂心情。

她情不自禁地望了望外面的天色,还尚早,从大西洋刮来的季风吹得窗外树叶子哗啦哗啦作响。

廖芸看也不看,右手探出,习惯性地拿咖啡,但却扑了个空。

瞟一眼,看到咖啡留在茶几另一端,她暗暗揉了揉眉心,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幕幕。

有关张宣的一幕幕。

当初在老六饭店,出国前夜的女儿死缠烂打地跟人家吃了顿饭,这是廖芸第一次关注张宣。

而第二次关注张宣是在邵水桥附近的一家宾馆里。

那天晚上婷婷主动的样子时不时让她想起。

而张宣那淡定的情形也是让她内心有些意外,且也有些不喜。

意外是因为张宣这个年纪面对女色能泰然处之,是比较难看到的。

不喜那就是身为母亲的天性使然了。

女儿这样上杆子对一个男生,让她不喜。

而这男生面对这么热情的女儿,竟然没有太大情绪波动,更让她不喜。

这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自己的掌上明珠在情感上出于绝对弱势。

代表了女儿不受待见,代表了女儿没有魅力,更代表了张宣不是特别喜欢女儿。

甚至夸张一点想:之所以能出现宾馆的那一幕,可能还是女儿极尽诱惑所致。

这搁一个母亲,一个爱女儿甚过爱自己的母亲,谁受得了?

谁心里都会由不满!

可是谁曾想到?

一转眼功夫,那个曾经让她内心有所不喜、让她看不到一丝闪光点的少年,竟然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华。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多的荣耀加身...

一连写出两本名震文坛的佳作已然是实属不易,已然是了不得,已然是让人震撼。

但如今丈夫却告诉自己,这张宣要冲击茅盾文学奖了。

张宣笔下的“潜伏”正在冲击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了。

这片刻,这瞬间,这刹那,廖芸都以为自己听错了,都恍惚了。

不过她明白地紧,这事由丈夫亲口说出,那就不可能有假。

等了许久,没等到妻子的只言片语,文征看了看电话,心想是不是电话意外挂断了,于是问:

“还在?”

“在,你说。”几秒后,反应过来的廖芸出声回答。

文征似有所悟,非常好奇:“你今天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认识这个作家三月?”

廖芸深呼吸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答说;“认识!”

文征问:“谁?”

廖芸说:“张宣。”

文征看一眼潜伏这本书,再次重复问:“你说谁?”

廖芸再次回答:“张宣。”

文征顿了顿,“婷婷喜欢的那个男生?”

廖芸说:“就是他。”

这次轮到文征沉默了,他第一时间是不相信,但下一秒又信了。

因为最近邵市有好多关于作家三月的传言。

其中有一个版本就神乎其神地传:作家三月来自下面的回县,来自前镇,年岁0左右。

这和张宣的信息基本吻和。

而且廖芸都打电话过来了,肯定是有一定把握的。

见丈夫许久不出声,廖芸问:“我这么说,你信了?”

文征说:“信了。”

廖芸试探着建议:“要不要安排人调查下?”

文征想了想,拒绝道:“不用,这是好事,上面都有听说三月,我们顺其自然就好。”

听到丈夫这么说,廖芸也是熄了要去深究一下的心思。

天聊到这,夫妻俩拿着听筒忽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时间竟然怔在那,都不出声。

虽然都已经相信张宣就是大作家三月。

可这种令人窒息的消息还是来得太过突然,来得太过猛烈,还是在深深地刺激着夫妻俩的神经。

尤其是廖芸,以前有多看不上张宣,现在张宣就有多么让她侧目!

比钻石珠宝还令人侧目!

安静一会儿...

最后还是文征率先打破僵局,问:“你今天是怎么知道这消息的?”

廖芸把女儿和张宣打电话的事情原原本本叙述一遍,末了开口道:“张宣要来英国。”

文征问:“婷婷怎么说?”

廖芸瞥了眼淋浴间:“还能怎么说,你应该想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