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第七十一节 战前(三)(3/3)

他看了之后认为水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供水量不足。特别是现这个水站没有抽水设备,完全靠人力挑水的时候何平摇头了。这样的供应量只能勉强保证野战军的日常训练使用。行军途中就很难供应了。

“这套设备是营一级的野战供水设备。”谢澍说,“供应这么多部队不大够。”

何平知道这多半是机械部门的样品,是拿来做实验的。他暗叫这是乱来,按照现在马袅的驻军和人口规模,设立一座自来水厂都是应该的。

“我们去看看营地吧。”

野战军的各部队以营和连为单位分开驻扎着,每一处驻地周围都有鹿砦。一前一后的营门口还用石头垛起来小碉堡,留有射口,每个碉堡中最多可以容纳三个人放哨和射击。遇到突袭的时候可以抵挡一阵,争取时间让部队集合起来。

营地里一排排的军帐扎得整整齐齐。大门前有一片空地已经平整完毕用来集合点名之用,营地里的道路规整,打扫得非常整洁。各种车辆、器物全部归置有类。每个营地都按照士兵人数设置了厕所,准备了消毒药品。

士兵们已经出***训练去了,营中只留下少数担任炊事的和看守营盘的后勤人员。看到有长来视察,所有人一起起立,齐整整地并排儿肃立无声的向他们敬礼。

就算是何平这样的外行人也看得出这座军营纪律森严,士兵们训练有素。不由得赞叹:“这些部队训练得真好。”

“这都是长们的训练有方。”谢澍说。

在何平听来这有点阿谀奉承的意思在内。他不由得看了一眼这个青年军官,见他一脸坦然,极其诚恳的摸样,似乎又不是吹捧。

“哦,这套澳洲治军之法,可还没真刀真枪的打过仗。你觉得与大明的边军相比如何?”

谢澍认真得说:“就是这‘令行禁止’四个字,远比大明的一切军队高明。”

纪律性的确是近代军队和古代军队的最大差别之一。这青年军官不谈穿越者巨大的火器优势能够最让土著震撼的东西,先谈纪律,让何平另眼相看。他不禁来了兴趣:

“我也听说官军的纪律不好――”

“不,我说得令行禁止不是说对百姓的纪律好坏,而是长能将部队***练的如同手足四肢一般进退自如。”

何平点点头,觉得他的见识真不坏。不由得对他产生了兴趣。

“你是哪里人?”

“我是陕西铜川人。”

“你是边军出身吧。”何平一听说是陕西人。想这里北方人少得可怜,大多是官军的逃兵。

“不是。”谢澍笑道,“我家原是个小粮户,我爹是个秀才。天启年家乡闹流寇,实在待不下去了――流寇和官军轮番糟蹋。一家人只好逃到了中原。我爹说中原是四战之地,待不得,就往南跑,一跑就跑到了广东。”

“怎么又到了临高?”

“家里做点沿海的小买卖度日。官府敲诈不说,闹到最后船也被海主抢了。我爹怒了,说:‘到哪里都是被贼和官欺负,干脆我们也当贼去了’。” 谢澍说到这里忽然意识到这是在骂长们也是贼,赶紧止住了话头。

何平笑了:“我们也的确是贼嘛,我们是髡贼。”

“长们的行事,不要说海主土寇,就是大明也是十不及一。”谢澍说,“我原来在家里也算是好兵,《武经总要》、《武备志》、《纪效新书》读过许多,最佩服的就是戚少保。自己也思量过如何练出一支强兵劲旅来。到了伏波军中才现,自己所思所想……”他没再说下去,只摇了下头。

何平觉得很新鲜,他遇到的土著官兵、行政人员和学生大多是收容来得,一个个不是苦大仇深,就是走投无路。对穿越者的感恩和崇拜是自心底的。但是谢澍的“崇拜”却毫无“感恩”的味道,也没有仇恨满腔的苦味。他说起自家的事情还有点调侃的味道。

而且这个年轻人说话和态度,完全和土著不一样,要不是他那奇怪的普通话,何平简直以为他是一个不认识的元老了

“跟着我们当贼,不怕被官军剿灭么?”何平故意问。

“官府连俺们家乡的流寇都剿不灭,”谢澍笑道,“和东虏打仗也是败多胜少,要击败伏波军更是妄想了。”

“那边山坡下面还有一处包扎所。”谢澍问,“长要去看看吗?”

“当然要去。”何平问,“怎么已经开设包扎所了。”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