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谈谈明清的货币(1/2)

x,最快更新晚唐浮生最新章节!

首先,明朝建立时,法币是什么?

答桉是宝钞和铜币。

宝钞这种纸币,成为法币地位大概是在金朝、南宋时期。

唐代固然有类似纸币的东西,比如各藩镇商人在长安卖完货后,从进奏院那领个凭证,回本镇后兑换铜币,其实部分承担了纸币的职能,大背景是当时各藩镇禁止铜钱出境。

北宋西南的四川,因为贵金属的贵乏,一度出现了交子,也是一种类似纸币的存在。

但这两种货币,都不是唐代或宋代政府发行的法币,这俩的法币都只有一种:铜币。

金代、南宋开风气之先河,政府发行纸钞。

贞元二年(1154),“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遂制交钞,与钱并用。”——金朝。

金国的纸币叫“交钞”,有10贯、5贯、3贯、2贯、1贯、700文、500文、300文、200文、100文10种面值——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行“700文”这种奇怪的面值,让我想起了某个假币笑话……

那么,金国发行的纸钞有锚定物吗?

一开始是有的。

当时规定,纸钞可以兑换铜钱。兑换时收取一定费用,大概是1贯收15文。

有锚定物,纸币币值才能坚挺,不然就是厕纸,必然崩溃。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1),官府考察了四川交子的情况,决定发行纸币“会子”,面值3贯、2贯、1贯,后来又增发500文、300文、200文三种。

南宋会子的锚定物是什么?一开始宋高宗拨了200万贯铜钱做准备金,后来发行量上来了,陆续追加了几次准备金(金银、铜钱)。

这点钱当然是不够的,事实上他们也没打算有多少准备金就发行多少纸钞,发行纸钞的直接原因就是解决军费。

到南宋末年,市面上已经有6亿多贯会子在流通,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

蒙古人来后,继续用纸钞。

为了维护纸钞面值,他们吸取了金、宋的教训,全面禁止金银铜的流通、交易,征税时也收纸钞,这多多少少有点效果。

但架不住滥发啊,最后还是成了废纸,坚持的时间还不如金国、南宋。

明朝建立后,也发行纸钞,曰“宝钞”。

如果说金朝、南宋一开始还有点良心,假惺惺给纸钞锚定物的话,那么元代、明代的纸钞就很“神奇”了,没有任何锚定物,想印多少印多少。

给官员发工资用纸钞,政府采购用纸钞……且没有多少回收制度。

结果就是元代纸钞破产,明代纸钞破产。

这里要为金国、南宋纸钞说两句“公道话”,这两朝曾经多次努力挽回纸钞信用,包括回收、抵税等等,可见他们是有经济概念的。

但元朝没有做过多少努力,或者说努力程度不够,我姑且认为蒙古人不懂。

明朝是汉人王朝,按理说应该懂,但给我的感觉,他们和蒙古人差不多。

金融制度全盘照抄,甚至比元朝还不在乎纸钞贬值,没做任何努力,朱元章还没死,宝钞几乎就成厕纸了,坚持的时间比元朝还短。

按理来说,这是会极大损害明朝国力和政府信誉的,但他们就是这么做了,我推翻了所有可能性后,只能认为——明朝人也不懂,他们就是机械照抄蒙古人,而不知其中危害。

朱元章这个人,性格很强势,喜欢亲自设计各种制度。

但他又缺乏顶层设计能力,在元朝的制度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修修补补,军户制度照抄了,金融制度也照抄了……

洪武纸钞事实上恶性贬值之后,朱元章又停止制造铜钱……

艹,怎么办啊?老百姓没办法,只能自发寻找替代物。

于是乎,虽然宝钞在政府层面依然是法币,但民间实际上已经回到用贵金属交易甚至以物易物的阶段——明代官员一大缺德事就是拿宝钞去嫖娼,妓女还不能不收这种法币。

明英宗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弛禁白银,规定白银可以作为货币流通。

请注意,只是允许白银流通了,但白银还不是法定货币,政府也没有像宝钞、铜钱一样,发行白银法币。

随着对外走私贸易的盛行,海外白银开始慢慢流入明朝。而这个时候,明朝经济也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对货币需求大增,于是民间自发使用白银作为交易货币。

但因为政府没有发行白银法币,无法对其进行调控,其价值波动巨大——主要受海外影响。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受海外影响。

白银法币,与白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以袁大头银元为例,大概27-28克,含银量89%。袁大头的价值,只受发行量影响。发行多了,市面上流通多了,就会贬值,反之就会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