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第300章 中国首富的担当(2/3)

而光刻机则不同,落后对我们来说是常态,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微小,自然不会引发那么高的重视。

何平的兴师动众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这没关系,他又不是为了让别人看明白的。

在倪光南的牵头下,经过三个月的协商,水木大学和何平共同出资建立了一座水木清华微电子有限公司。

何平投资3亿资金占股55%,水木大学负责人员以及技术占股45%。

这个3亿在后世看来用作光刻机研制可能有些少,但是在1990年,全国所有普通高校经费也不过110亿元,地方性普通高校经费53亿元,中央直属高校的经费合计57亿元。

也就是说在1990年,全国所有高等院校获得的经费加在一起也不过220亿元,分摊到每所院校的身上,即便是水木大学这样最顶尖的学府,经费也不会超过5亿元。

而何平与水木大学共同成立的微电子公司仅初期注资就是3亿元,他们双方都知道这是一场注定要投入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耗费几十亿、上百亿的漫长征程。

以现如今光刻机的在中国的研发水准和市场需求,接下来的短时间内,这家微电子公司都注定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

国家可以搞光刻机是因为不计成本,何平这么搞,让很多人都搞不懂,包括那些有一定学术背景或者从事相关专业的人。

“你说这个何平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怎么会选择费力不讨好的去搞什么光刻机?”

刘传志的办公室里,他正在和自己的爱徒孙红斌讨论着外面正传的火热的新闻。

孙红斌是1988年加入|联想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从普通员工变成了主任经理。

去年他被破格提拔为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的经理,主管范围包括在全国各地开辟的18家分公司,是刘传志最为器重的手下,把他视作自己的勾股之臣。

“搞光刻机嘛!肯定是想抓住半导体产业的上游产业链。”孙红斌道。

“我当然知道。可光刻机一年才能卖多少台?他这样做不是本末倒置吗?”

面对刘传志的疑惑,孙红斌心中撇了撇嘴。

这人啊,真是够短视的。半导体产业是高精尖产业,西方对于我们国家一直都是技术封锁,国内在光刻机领域跟西方有一定差距,但这个差距在现在还可以追赶,等到了以后想追赶都追赶不上的时候,国家恐怕哭都没地方哭。

想到这里,孙红斌对于这位经常在领导口中说起,但素未谋面的企业家充满和好奇和好感。

前些年刘传志因为推销汉卡的关系跟何平结识,那时候他还是小刘。

后来联想集团越做越大,刘传志对待何平的态度也从仰视慢慢变成了平视。

再后来他想在香江成立贸易公司,邀请何平的环球加入,却被何平拒绝。

从那以后,刘传志心中便对何平有了看法,老子好心带你发财,你居然拒绝?真是不识抬举。

一段时间内,刘传志听到何平这个名字就不爽。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佳农集团上市,佳农集团成为市值几十亿美刀的阿美利加上市公司,何平的身家上百亿。

何平由此便成了刘传志口中的“铁哥们儿”、“好兄弟”,每每在酒宴上总要提起当年和“平子”相识于微末的患难之情。

孙红斌自然不清楚领导与何平之间的真实关系,他的想法是如果能够通过领导结识到何平,也算是一件幸事。

当刘传志在办公室里和下属谈论着何平为什么会搞光刻机的时候,何平正坐在水木大学的校长办公室里。

“张校长,其实在我心中,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张笑文看向何平,“艰难的准备?”

“不错。在消费电子市场领域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市场对于光刻机的需求决定了这并不是一门好生意。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光刻机是国之重器,正是因为大家都不重视,我们在埋头追赶西方的时候,所受到的阻力和干扰也是最小的。”